不管是在市级医院还是在乡镇卫生院,无论是面对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还是面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记者在四川省采访时,总能感受到一股令人振奋的干事创业的劲头。他们勇于冲破舒适区,不仅谋生存,更谋创新和发展。
因地制宜
提升城市健康治理效能
近年来,成都市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明星城市,吸引了大量省内外人口流入定居。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成都市常住人口已达2140.3万人。人口的激增在释放诸多红利的同时,也考验着这座城市的治理能力。
事实上,无论是医疗资源总量还是医疗服务能力,成都市都排名全国前列。辖区内不仅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部、省属高水平医院,还布局了多个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杨晓涛介绍,近年来,随着常住人口数量激增,成都市人口分布及就医需求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具体来说,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5个中心城区,而其他城市新区,由于设立时间短、医疗资源布局周期长,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面对城市发展的新需求,今年2月,成都市完成全市23个区(市)县和24个“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的调研对接,画出各区(市)县医疗服务体系、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设施布局的整体画像,并提出布局建议。杨晓涛介绍,成都市按照“优一、补二、强三”的思路,即一圈层优化存量、二圈层补齐总量、三圈层做强质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率,优化医疗资源整体布局,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确保全市医疗服务供给适度超前、精准匹配、就近满足。
与成都市发展面临的情况不同,作为老工业城市,自贡市有着特有的市情。2023年4月,自贡市被遴选为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以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蹚出一条城市深化医改的突围之路。
“相比其他示范项目城市,自贡期待突出3个特色。”自贡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李刚表示,当前,全国老工业城市普遍面临体制机制不够活、民生改善任务较重等困难。作为“三线建设”兴起的老工业城市,自贡市有服务国家战略的宝贵经验、先行示范的改革实践和改善保障民生的热切期盼。
数据显示,自贡市的老龄化率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二,60岁以上人口达68.07万人,占比为27.34%,呈现数量多、占比高、增速快、程度深等特征。自贡市实施示范项目,可以在破解老年健康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上率先探路。
此外,自贡市地处西部地区,存在医院发展动力不足、资源布局不均衡、人才吸引力不够、信息化水平不高、医保基金承载能力弱等西部欠发达城市的通病。通过项目牵引,自贡市希望能为西部欠发达城市整体医疗水平提升做出更多尝试。
释放潜能
培育特色医疗
从打造中国科技城,到成为四川第二大经济体、成渝地区第三城,再到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绵阳市在建设发展中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新期望与新使命。依托丰厚的核医疗技术资源以及人才基础,绵阳市建立科研转化平台,将核医学产业作为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助力,紧紧围绕“医教产学研养”战略布局,定位于培育核医疗产业高端应用场景,致力于建成国内领先、走向国际的核医学创新研究中心。
坐落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是以绵阳市中心医院为依托单位的委省共建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2021年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准立项后,已进入建设期。该实验室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共建,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该平台主攻肿瘤靶向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研究、医用回旋加速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FLASH放疗(闪光放疗)装置的研制及临床转化研究,以及辐射损伤防治药物的基础和转化研究。目前,已有一批成果应用于临床,比如国产回旋加速器、原料药(核素)等。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晓林介绍,绵阳市正在筹建核医疗医院,目前项目已完成初期建设,将在今年底挂牌运营。该院将打造多个核医疗平台:一是建成核医疗技术诊疗服务平台,通过引进高端设备,结合新型诊断用同位素,提升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水平;二是建成核医疗技术应用展示平台和创新研发示范平台,聚焦高端放疗设备的研发、转化和应用,围绕原料药研发、靶向药研发、动物实验等多个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建成核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引入国际一流学术专家、学科团队到院进行专职带教、合作共建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建设国家级贯通式一体化核医疗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打造全国核医疗领域高端人才聚集地。在项目医院设置独立的核医疗技术实训中心,为核医疗技术人才培训提供教学平台。
绵阳的尝试只是一个缩影,释放潜能、瞄准前沿、大胆创新的劲头已经注入四川卫生健康人的血液之中。“做强医院、做特专科、做优体系”是近年来成都市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成都市确定了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七个一”的发展目标,即建强一批高水平市级公立医院、打造一批高水平特色专科专病集群、培养引进一批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一批紧密型医联体、规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智慧医疗应用场景、完善一系列配套支持改革政策,以此全面赋能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微创中心·肥胖及代谢性疾病中心病房,墙上张贴着肥胖患者减重前后对比的照片。该中心是专注于肥胖及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诊治、预防和科研的专病中心,救治危急重症肥胖患者例数和减重代谢手术量在全国排名前列。该院还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专科专病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链条诊疗服务。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对亚健康人群、慢性病以及疑难病患者进行中医特色综合保健与治疗,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推行“微改革”
注重点滴改变与持续进步
近年来,四川省鼓励省内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推行医疗“微改革”。所谓“微改革”,不追求大刀阔斧的变革,也不为创造新名词而改革,而是注重点滴改变与持续进步。
在此背景下,自贡市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市24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与省内其他城市及重庆市公立医疗机构结果互认,2023年互认4.10万人次,节约医疗费用1020.73万元。该市在沿滩区、富顺县等地的57个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部署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智能公卫系统,进一步提升基层常见病诊断和用药水平,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能。
在数字赋能诊疗服务上,自贡市建成9家智慧医院,打造便捷就医“一卡通”、健康档案“一档查”、就医缴费“一码付”等数字医疗服务场景。在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方面,自贡市实施银龄健康工程,开展老年慢性病防治提能行动、老年心理健康关爱行动、老年就医体验提升行动等“六大行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85%设立老年医学科,拓展上门护理、居家护理等延续服务,基本建成医养结合“半小时服务圈”。
绵阳市推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信用就医、送医上门等一系列优化医疗服务的举措。李晓林介绍,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覆盖之前,绵阳市先制定标准,由市级临床检验和放射质控中心制定全市分层分类互认标准,确定3种类别互认方式,将医学影像检查项目按照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推广度、复杂性及可操作性分为3类,分别对照各级医疗机构专业及服务能力进行授权。在质控方面,统一制定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管理标准,定期随机开展质量抽查,提升标本结果精密度,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同质化。通过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定期检查、盲样考核等方式进行定期排查,强化检验和影像资料质量。截至目前,已培训5000余人次,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抽查合格率提升10%以上。
同时,在配套政策上,绵阳市制定“一个总体方案”和“五个子方案”,对检查检验项目互认目标、互认项目、互认规则等进行优化,解除医疗机构对结果互认导致收入降低的后顾之忧,为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能力和同质化水平提升提供财政保障,为互认提供坚实的信息化支撑。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奖励,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予以激励,最大程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