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学术交流
    聚焦脑疾病科研 北京蓄势待发
    发布时间:2024-08-16 15:43:19      来源:健康报       点击:

      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官”,和脊髓一起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掌控人体的思维、认知、运动、情绪、语言、嗅觉、听觉等一切活动,也被认为是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的终极领域。因此,脑科学也成为一门极富魅力的学科。它是当前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类脑计算背后的知识基础;它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
      在我国,脑重大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残疾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支持与帕金森病、脑肿瘤、癫痫、神经损伤、脊柱脊髓疾病等脑重大疾病相关的临床应用研究,数月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设立首都卫生发展脑重大疾病科研专项的通知》。近日,由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主办、北京首卫脑重大疾病公益基金会承办的首都卫生发展脑重大疾病科研专项启动会在京举行。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脑疾病领域的专家们会聚,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科研和转化双向发力
      
      “近年来,伴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大脑健康的认知正不断拓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介绍,“无论是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免疫性疾病,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类疾病,还是对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非神经细胞相关疾病,医生们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不少成果也已在临床应用。”
      吉训明表示,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脑重大疾病的临床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还需要不断提升,亟须探索适合我国人群的脑重大疾病防治方法,亟须强化临床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转化研究。
      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张静波表示,一般来说,科研分为自由探索和有组织的科研两种模式。有组织的科研适用于解决明确的问题,如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而基础研究领域则更适合自由探索模式。“在此前的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自由探索,但研究成果发表或申请专利后就束之高阁,没有转化成产品。”张静波说。
      据介绍,“首发脑”专项旨在促进社会资源与高等学校及医疗机构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推动多元化科研投入和多样化的成果产出为导向,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和转化,重构首都医学科技创新转化的生态体系,提升脑重大疾病诊疗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科研和转化要双向发力!”吉训明表示,“首发脑”专项作为“首发﹢联合基金合作模式”试点项目之一,可以通过引入社会多元资金和力量,以产业反哺科研的方式推进临床研究和应用的转化。

    期待20%~30%的转化率

      “首发脑”专项包含3个项目类别:临床自主创新、成果创新转化和优秀青年创新项目。
      吉训明表示,鼓励3类项目积极申报“首发脑”专项。一是综合医院的非重点学科的项目。这类项目如果通过其他途径申报,可能很难通过审批。二是重点学科的青年医生项目。“首发脑”专项申报无须书写繁杂的立项报告,只需要把核心想法及要点书写出来即可。只要是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就会获得支持。三是一些得不到企业认可的项目。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其研究的项目具有临床价值且已经有了初步模型,但没有企业认可,缺少经费支持,无法进行立项转化。
      该专项实施年限最长为3年,根据实际需要,研究周期也可为2年。“在这两三年间,我希望项目成果的转化成功率能够达20%~30%。评审专家们要认真进行项目筛选评估,做好课题跟踪,真正做出一批从0到1的创新项目,还要通过专项,真正培养一批既有专业医学知识又能够遵循市场转化规律进行产业转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吉训明表示,“此外,专项也能为广大企业提供一个供需对接平台,加强企业与科研人员的合作,加速技术的孵化和运用。”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俊彩评价“首发脑”专项为“首创中的首创、需求当中的需求”。她表示,该专项是北京市卫生健康系统首个多元化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资助临床研究的项目,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投入8亿多元,全力支持脑科学的发展。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脑机接口等时代奇迹不断出现,该专项要在未来助推脑科学领域迸发更多能量。北京市拥有庞大的老龄群体,对于脑和类脑研究的需求是巨大的。

    各方联动 相互拥抱

      刘俊彩表示,医药健康产业是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在其发展中要肩挑两头,一头担着事业,一头挑着产业。在产业的发展中,政府不能做独奏家,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医药健康产业的培育发展壮大当中。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服务患者,注重优化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需要和企业保持距离。而推进医药健康产业,需要我们改变思路去拥抱企业。”张静波介绍,北京市将开展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会议或论坛,让专家和企业互通有无、交流需求,找到科研的方向,并建立起一套运行机制。政府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积极募集资金,多元化支持临床研究。在成果转化方面,北京市已启动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促计划”,聚集各领域资源,形成合力,搭建首都地区医学创新转化生态圈。同时,与北京市大兴区等进行协商,由政府出资,鼓励引导相关企业对优秀项目进行孵化。此外,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今后还将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建机制、出政策、搭平台,积极帮助各方解决困难。
      张静波表示:“除了做好服务,提高科研人员研究能力也势在必行。我们还计划开启人才培训项目,送一部分医生出国,到好的医疗机构、研究型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临床实验和管理经验。”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西里3号院7号楼三层F3-6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