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健康科普
    看似养生实则伤身!秋季泡脚牢记这7点
    发布时间:2025-10-13 10:54:10      来源:央视一套       点击:

    很多人喜欢泡脚养生

    泡脚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

    泡脚的最佳温度是多少?

    哪些人群不宜泡脚?

    这些细节快记好↓↓

    “寒从脚下起”!

      秋季泡脚好处多多

      中医认为,“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湿邪乃除;秋天泡脚,肺腑润养;冬天泡脚,丹田暖和。”

      秋季是气候从夏热向冬寒过渡的季节,此时气温渐降、昼夜温差大,人体阳气逐渐收敛,阴寒之气开始滋生。

      中医认为“寒从脚下起”,脚部是人体经络的集中地(汇集肝、脾、肾等6条重要经络),且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相对薄弱,秋季泡脚能有效利用“温通”特性,带来多重健康益处。

      坚持用热水泡脚,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经通络,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解乏散寒,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具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对于消除疲劳、改善睡眠也大有裨益。

      健康泡脚

      这7点一定要注意

      泡脚有益的前提是要掌握正确的泡脚方式,包括时间、水温、时长等。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特殊人群和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宜泡脚。

      泡脚水温不宜过高

      如果水太热,即使不觉得烫,长时间浸泡也会引发低温烫伤,出现发白、红肿、脱皮或水疱等情况,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组织坏死。

      建议:成年人泡脚水温建议在38℃~43℃;儿童对温度极其敏感,老年人对温度感觉迟钝,二者泡脚的最佳水温在35℃~40℃,并应当由家人先试水温,防止发生烫伤。

      泡脚并非越久越好

      泡脚时间久了可能会引起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脚部皮肤受伤,排汗过多、大脑缺血则容易出现头晕、心慌等问题。

      建议:每周泡脚3~5次为宜,一般泡15~20分钟,身上暖和、背上微汗即可。儿童皮肤比较细嫩,不宜久泡,且泡脚时间过长,足底的韧带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发育形成和维持,因此儿童的泡脚时间可为10分钟。

      草药泡脚要遵医嘱

      每个人体质有差别,不同中药的药理作用也不一样。草药泡脚应在医师的个体化指导下使用,避免操作不当引起皮肤过敏。

      饭后1小时或睡前1小时泡脚更合适

      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泡脚建议选择在饭后1小时再进行,或是晚上入睡前1小时泡脚,比如22点入睡,即21点泡脚比较合适。

      泡脚后及时补充水分

      泡脚时微微出汗即可,不要大汗淋漓,泡脚后建议喝杯温水补充水分。

      泡脚后要马上擦

      如果泡完脚不及时擦干水,湿寒容易从脚部进入体内,特别是秋冬季,脚底更易受凉。泡完脚应马上用干毛巾擦干水,必要时涂抹润肤膏,体弱或生病者最好再穿双袜子。

      泡脚并非人人适宜

      糖尿病患者及静脉曲张患者要注意水温,控制在38℃~40℃为宜。

      心脑血管病患者如果泡脚时间过长或水温过高,会使更多血液流向下肢和体表,可能引起心脏、脑部等重要器官的缺血,出现头晕眼花、心慌、胸闷等情况。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不建议泡脚,泡脚可能会对下肢静脉血栓产生刺激,导致下肢静脉血栓脱落,甚至还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妊娠期和经期谨慎泡脚,尤其在使用中药足浴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泡脚水中加这4味药

      安神又助眠

      秋季昼短夜长,部分人因天气转凉、压力大,易出现失眠、多梦。泡脚可通过“温通+放松”改善睡眠,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

      中药泡脚通用方

      取花椒10g、艾叶15g、合欢皮15g、五味子10g,用纱布包好煮15分钟。取汁兑入40℃温水并没过脚踝,泡20分钟即可。小提示,中老年人应避免大汗,以身体微热、背部微汗为佳。

      泡脚小技巧

      泡脚时配合这2个动作,可增强泡脚效果。戳视频,下次泡脚的时候试试吧↓

      勾绷脚尖:交替勾脚尖(脚趾向上)与绷脚尖(脚趾向下),放松腿部肌肉;

      转动脚踝: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动10~15圈,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金星西路3号院2号楼15层181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