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作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因“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让不少人感到恐慌。实际上,肺炎并非“不治之症”,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大多数患者能顺利康复。掌握肺炎护理的关键要点,既能缓解症状、促进恢复,又能降低并发症风险,帮助身体更快回归健康状态。
肺炎护理的核心首先在于配合规范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是基础。肺炎治疗以抗感染药物为主,需根据病原体类型(细菌、病毒、支原体等)选择对应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用药期间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频次服用,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更换药物——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需完成整个疗程(通常为7~14天),避免因治疗不彻底导致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若同时使用止咳、化痰、退热等对症药物,需明确药物使用间隔和注意事项,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合理的休息与体位护理对肺炎恢复至关重要。患病期间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每天保证8~10小时睡眠,减少体力消耗,为身体对抗病原体提供能量。卧床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这样既能减轻肺部负担,又利于痰液引流,防止痰液堵塞气道。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可适当坐起或在床边轻微活动,每次5~10分钟,促进肺部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呼吸道护理是缓解肺炎症状的关键环节,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促进排痰。每天需保证充足饮水量(成人每日1500~2000毫升),温水为佳,充足水分能稀释痰液,使其更易咳出。可通过拍背促进排痰:患者取侧卧位,护理者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者背部,每次3~5分钟,每天2~3次,拍背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并用力咳痰。若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雾化吸入治疗,通过雾化器将药物变成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帮助稀释痰液、缓解气道痉挛,每次雾化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饮食调理需遵循“清淡、营养、易消化”的原则,为身体恢复提供充足营养支持。主食可选择粥、烂面条、软米饭等易消化食物;蛋白质方面,适量摄入瘦肉、鱼类、鸡蛋、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帮助修复受损组织;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增强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便秘会增加肺部负担)。同时需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减少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刺激。
发热护理也是肺炎护理的重要内容。若患者体温低于38.5℃,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如用湿毛巾敷额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促进散热;若体温超过38.5℃,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并注意观察用药后体温变化和出汗情况,及时更换潮湿衣物,避免受凉。
此外,环境护理不可忽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通风时注意患者保暖;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过于干燥的环境会刺激呼吸道,加重不适。
肺炎的康复是“治疗+护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要做到规范治疗、科学护理,就能有效缩短病程、降低风险。面对肺炎无需恐慌,用正确的护理方法为身体助力,就能更快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