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健康科普
    中药汤剂的煎煮及服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3-09-04 09:39:5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

    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一种剂型,是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具有制备简单易行、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等优点。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选择中药调理身体。中药的煎服是一门学问,一定要掌握很多细节才行,不然会直接影响中药药效的发挥。如何才能使中药汤剂发挥最大的药效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药汤剂的正确煎煮及服用方法。

    煎煮前

    器具选择

    煎煮汤剂最好使用砂锅、陶瓷锅、玻璃器皿、搪瓷锅、不锈钢锅,以砂锅最为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原则上不宜使用铁锅、铜锅、铝锅,因为金属的活性较高,容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起反应,降低有效成分的含量,甚至会产生毒性。选择的煎药容器容量稍大为宜,这样利于煮沸时搅拌,不会造成药液在煎煮时溢出的现象。

    是否清洗

    中药饮片在出售前都经过加工、炮制,所以煎煮之前一般不需要清洗。如果实在觉得中药饮片有泥沙,可以迅速用水漂洗一下,注意一定不能浸洗,以免化学成分的丢失,以及一些细小种子类、粉末类饮片被冲走流失。

    煎前浸泡

    一般选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使水分子渗透到药材细胞内,细胞软化膨胀,有利于成分溶出,不能使用热水浸泡药材,避免药材组织中的蛋白质突然收入凝固,妨碍有效成分溶出。大家需要注意一点,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夏天,浸泡时间过长药材容易变质。一般根据药物性质来判断浸泡时间的长短:花、茎、叶、全草类药材可浸泡20~30分钟;根、根茎、果实、种子类药材可浸泡60分钟。

    水量控制

    传统煎药是“三碗水煮成一碗”,其实不是科学的标准,煎煮中药时,头煎加水量应包含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的蒸发量以及煎煮后所需药量,二煎加水量应减去饮片吸水量。一般以浸泡药物后水面超过药物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二煎加水没过药物表面1~2厘米。

    煎煮时

    煎药火候

    控制火候宜“先武后文”:一般药物先武火后文火,即先用大火、急火将锅烧开后,再用小火、慢火慢慢煎熬,保持微沸状态即可。这样既可使药锅内保持适宜温度,将有效成分煎出,又可避免将药煎焦、煎糊。

    时间次数

    煎煮时间应当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60分钟。药剂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

    煎药次数:一般中药需煎煮两次,滋补剂可煎煮三次,各煎药汁混合后服用。

    煎煮药量

    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特殊煎法

    先煎药应当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他药同煎,如磁石、龙骨、牡蛎、石膏等。

    后下药应当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如钩藤、大黄、砂仁等。

    另煎药应当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取汁;另炖药应当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如西洋参、人参等。

    溶化药(烊化)应当在其他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溶解即可,如芒硝、阿胶、阿胶珠等。

    包煎药应当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如车前子、旋覆花、辛夷等。

    煎汤代水药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后,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他药同煎,如白茅根、芦根等。

    对于久煎、冲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当按相应的规范操作。另外,先煎药、后下药、另煎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在煎煮前均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煎药后

    服药时间

    汤剂一般每日1剂,分2~3次服用,在临床中用药时可根据病情酌情增减药量,如急性病、热性病可增加至一日二剂。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均可不拘时间,慢性病应定时服用。

    一般而言,病在胸膈以上宜饭后服,因为方药中个别成分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刺激过大,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可以更好地吸收成分;病在胸膈以下宜饭前服,药物可以更直接到达病所,效果更直接;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早晚空腹服;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或健胃消食类药物宜饭后服;治疟疾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两个小时服用;驱虫药及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

    服药方法

    一般汤剂宜温服,但解表药、发散风寒的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药后吃点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中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汤剂保存

    为了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最佳保存温度为0~5℃,保存时间为7~14天,不宜存放时间过长。

    如果煎煮的药物里面含有全蝎、蜈蚣、水蛭、僵蚕等虫类中药或熟地、枸杞子等含糖分比较高的中药,会影响保存时间,若发现药液胀袋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于变质,不可继续服用。如果是自己煎煮的中药汤剂,需要冷藏保存,不应超过3天,以免药液变质影响健康。

    服用禁忌

    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并避免出现脾胃不适症状;服药后避免立即进行运动,以防产生不良反应。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西里3号院7号楼三层F3-6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