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出现的局限性肿块,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其良恶性。以下是一些基于超声特征的实用判断技巧,帮助患者理解超声报告中的关键信息。
一、观察结节边界:清晰与否是关键
1. 良性特征:边界清晰、边缘光滑的结节多为良性,如甲状腺囊肿或胶质结节,这类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通常不会侵犯周围结构。
2. 恶性特征: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如蟹足样改变)的结节需警惕恶性可能,尤其当结节边缘向周围甲状腺组织浸润生长时,恶性风险显著增加。
二、回声类型:低回声与极低回声需重视
1. 良性回声:无回声结节多为囊性病变(如单纯性囊肿),内部为液体成分;高回声结节可能为钙化灶或胶质潴留,通常为良性。
2. 恶性回声:低回声或极低回声结节恶性风险较高,尤其是实性低回声结节,需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三、纵横比:直立生长的结节需警惕
1. 良性结节:纵横比小于1,即结节呈水平生长(前后径小于左右径),多为良性。
2. 恶性结节:纵横比大于1,即结节呈垂直生长(前后径大于左右径),如“站立”的结节,恶性风险显著增加。
四、钙化类型:砂砾样钙化是高危信号
1. 良性钙化:粗大钙化、弧形钙化或周边钙化多为良性,常见于退行性病变或陈旧性出血。
2. 恶性钙化:微小钙化(直径2mm)或砂砾样钙化是甲状腺癌的典型特征,尤其当钙化点密集分布时,恶性风险极高。
五、血流信号:丰富且紊乱需警惕
1. 良性结节:血流信号较少,多呈点状或短棒状,分布均匀。
2. 恶性结节:血流信号丰富且紊乱,呈树枝状或网状分布,提示结节内部可能存在新生血管,与肿瘤快速生长相关。
六、颈部淋巴结:异常信号需结合评估
1. 良性淋巴结:皮髓质分界清晰,淋巴门结构正常,内部回声均匀。
2. 恶性淋巴结:出现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淋巴门结构消失或皮髓质分界不清时,提示可能为转移性淋巴结。
七、超声分级系统(TI-RADS)辅助判断
1. TI-RADS 1-2类:恶性风险为0%,多为正常甲状腺或囊性结节,定期随访即可。
2. TI-RADS 3类:恶性风险5%,多为不典型良性结节,建议6-12个月复查。
3. TI-RADS 4类:恶性风险5%-85%,需进一步行细针穿刺活检(FNA)明确性质。
4. TI-RADS 5类:恶性风险85%,高度怀疑恶性,建议积极干预。
八、结合临床信息综合判断
1. 高危因素:有头颈部放疗史、甲状腺癌家族史、年龄20岁或70岁、男性患者等,需提高警惕。
2. 症状体征:若结节短期内迅速增大、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提示可能压迫周围组织,需进一步检查。
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评估的首选方法,但需结合结节的边界、回声、纵横比、钙化类型、血流信号及颈部淋巴结特征综合判断。若超声提示高危特征(如微小钙化、纵横比1、血流紊乱等),建议及时至甲状腺外科就诊,必要时行细针穿刺活检(FNA)以明确诊断。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提高甲状腺癌治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