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健康科普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林慧丹:疼痛不能忍也不该忍 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可治愈
    发布时间:2025-07-08 15:47:42      来源:新华网       点击:

    新华网宁波7月8日电(张悦)7月3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新华网主办,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镇海分院和宁波市镇海区龙赛医疗集团共同支持的“健康素养 全民同行”——2025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基层动员会(浙江站)在宁波召开。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林慧丹就慢性疼痛的诊疗进行了分享。

    疼痛是疾病的信号,不能忍也不该忍

    林慧丹介绍到,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一类值得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从持续时间划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通常持续短于3个月,而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3个月以上。除罕见的先天性无痛外,一般人都经历过急性疼痛。急性疼痛可迁延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也可引起急性疼痛发作。 

    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并呈现出快速增长和低龄化趋势。中国慢性疼痛发病率为35.9%,45岁-65岁人群可达42.2%以上。长期忍痛可能会导致情绪下降,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问题。“疼痛是疾病的信号,不能忍也不该忍。”

    药物治疗是基础,微创介入是重要的治疗方式

    随着近十几年的进展和飞速发展,我国疼痛医学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疼痛涉及部位多、诊疗范围广,如何量化评估慢性疼痛呢?常用的方法是数字等级评定量表,将疼痛分为0到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4分以上需进行干预。视觉模拟量表与数字评估量表类似,适用人群较广。对于儿童或认知能力差、无法表达的患者,使用面部表情临床评估量表,通过观察其表情,如笑脸、哭脸、大哭等来评估疼痛程度。

    林慧丹介绍,药物治疗是疾病治疗的基石,针对不同疼痛发病机制和性质,可采用多种机制药物干预,如炎性痛多用药较多,劳损、慢性损伤可以用到肌肉松弛剂,骨质疏松疼痛用抗骨松药物,癌痛等肿瘤引起的疼痛则可能用阿片类药物。慢性疼痛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由于方便老年患者使用、依从性高、在疼痛管理上优势明显,贴剂等外用剂型在临床中较常应用。

    微创介入是疼痛科重要的治疗方式,涵盖射频、冲击波、神经调控、关节腔注射、针刺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物理治疗方式。射频热凝术可调控神经,治疗部分顽固性、难治性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还能调理交感神经,用于雷诺综合征、老寒腿、糖足等。

    介于药物和手术之间,微创技术如射频消融可通过物理方式精准治疗颈腰椎疾病,不开刀即可达到治愈效果。若物理治疗不足,可借助内镜微创手术,脊髓电刺激植入术、外周神经电刺激植入术等手段可以应用于药物难以控制的情况。鞘内泵通过肿瘤晚期患者的中枢镇痛实现治疗目的,随着技术发展,借助CT引导还能够结合药物精准治疗骨肿瘤。

    慢性疼痛管理提倡用多模式综合治疗

    在实际临床诊疗中,可以前来疼痛科就诊的疾病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常见的面部疾病包括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颈部常见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很多人容易混淆的偏头痛与颈源性头痛。胸背部常见带状疱疹引起的后神经痛,即俗称的“缠腰龙”、“蛇缠腰”;腰背部有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还有臀部、会阴部、下肢疼痛等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门诊中还常见关节炎患者,如肩周炎、肩袖损伤等;此外,还有内脏神经痛和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不明原因疼痛。

    癌痛治疗是疼痛科的主要治疗项目之一,对中晚期癌症患者来说,镇痛是治疗的重要部分,甚至是姑息期的唯一有效的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基于神经原理,疼痛科还会诊治一些非疼痛疾病,如手汗症、面肌痉挛、糖尿病足和老寒腿等。目前睡眠障碍也是热门研究领域,很多医院包括疼痛科、麻醉科的科室都在深入研究并开展治疗,疼痛治疗主要涉及睡眠神经调控。

    可以看出,疼痛病种广泛、原因多样,由于慢性疼痛管理难度大,阶梯化、多模式综合治疗是目前较为提倡的治疗方式。一是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在内的保守治疗;二是微创介入、精准微创治疗及开放手术;三是康复管理,其在疼痛诊疗指南中对慢性疼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此外,部分慢性疼痛与焦虑存在共病机制,发病机制有交叉,疼痛的多模式治疗还包括心理干预。

    林慧丹介绍,目前慢性疼痛治疗存在诸多难点,包括大众认知不足、诊疗规范化欠缺等。疼痛医学是非常“新”的一门学科,各类技术方法能够降低药物副作用,提升诊疗效果。慢性疼痛是一种能够治愈的疾病,疼痛科充分利用“第三只眼”实现精准治疗,希望能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技术临床研究应用,通过医患合作实现患者的治愈。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西里3号院7号楼三层F3-6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