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项目合作
  • 信息公开
  • 健康科普
  • 分支机构
  • 关于我们
  • 健康科普
    养生帖来了!立秋后这几个健康误区要避免
    发布时间:2023-08-14 17:53:02      来源:       点击: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 自治区中医院急救中心主任、中医专家马骏麒介绍: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季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但是不能陷入养生误区。

      误区一:“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但是要因人而异,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病、胃病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的适度。

      马骏麒说,夏末秋初时节,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这时是“秋冻”的最佳时期,适合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使机体自然过渡到冬天,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儿童,以及本身有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 应注意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但也不用过早穿得太厚实,适度即可。

      误区二:“贴秋膘”

      “贴秋膘”以备过冬御寒之用,已不适合当代人的饮食结构,乱“贴”会适得其反。

      马骏麒解释说,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古人,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我们摄入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对于体重属于超重肥胖的,肥甘厚腻之品要少吃,不仅不能“贴秋膘”,反倒要注意减肥控制体重。对于体重偏低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或者调理脾胃后适当进补。尤其是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胃肠疾病等人群不宜“贴秋膘”。

      误区三:多进补

      适当进补有益健康,但不可滥补,不可虚实不分,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

      马骏麒称,“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秋季适当进补强身健体,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 

      误区四:多喝白开水

      对付“秋燥”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喝水”。但是只喝白水也不好,大量的白水会冲淡胃液,打乱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古代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淡盐水,能让体内水分不轻易流失且能维持身体的盐分平衡;而夜晚喝蜂蜜水又可以起到润肺养肺、润肠通便的作用。

      为了防止“秋燥”,饮食宜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水果蔬菜,如白萝卜、胡萝卜等。为防止皮肤干裂,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水温以24~29℃为宜,浴后抹护肤品滋润皮肤。

      误区五:大量运动 

      秋天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阶段,不宜大量运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以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标准。 

      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不适合中老年人,宜选择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轻缓的运动。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注意运动前要有5~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丁文)


    版权所有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
    ICP备案:京ICP备1502173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西里3号院7号楼三层F3-66

    官方微信

  • 机构动态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