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时潇丽 主任药师 沈杰
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多由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引起。根据临床症状,失眠可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分别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减、归脾汤加减、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以及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为治疗代表方剂。茯苓类药材药食同源,安全性较高,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失眠的处方中,如黄连温胆汤中有茯苓,归脾汤中有茯神,六味地黄丸中有茯苓,而安神定志丸同时用到了茯苓和茯神。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人们多于7—9月采挖茯苓。茯苓以皮薄、色白、质重者为佳。市场上的茯苓主要以人工栽培为主,以安徽、浙江等省产量较大。
茯苓的加工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茯苓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使水分析出),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出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二是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
入药部位不同 功效有异
中医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病症。茯苓的入药部位不同,功效也有差异。
白茯苓: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即为白茯苓。本品长于健脾渗湿,主治小便不利、水肿、痰饮以及脾虚泄泻等病症。
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即为茯苓皮。本品长于利水消肿,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赤茯苓:茯苓菌核外皮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本品长于渗利湿热,主治湿热下注引起的小便淋沥涩痛,以及心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疮等病症。
茯神:茯苓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即为茯神。本品长于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失眠等病症。
治失眠 选白茯苓还是茯神
白茯苓和茯神是常出现在治疗失眠方剂中的两味中药。研究人员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207首治疗失眠的方剂进行分析发现,白茯苓的使用频次高于茯神。茯苓类中药所含的多糖类和三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茯苓多糖的含量约占茯苓菌核干质量的70%~90%,其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由此推测,白茯苓和茯神中多糖含量、多糖的单糖组成和比例等差异是造成两者治疗失眠功效差异的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在茯苓不同的入药部位中,茯神宁心安神的作用最强,白茯苓除具有健脾宁心的功效外,还能利水渗湿。因此,选用白茯苓或茯神,需要辨证论治。
朱砂拌衣 中病即止
朱砂拌衣是将药物表面用水润湿,再粘上朱砂细粉或水飞朱砂的一种传统炮制方法,其目的在于增强药物的宁心安神作用。临床常见的朱茯苓、朱茯神即是茯苓、茯神经朱砂拌衣后制得。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具有镇惊安神、明目解毒等功效。朱砂有一定毒性,若长期用药,朱砂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汞易在人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反应。所以应合理使用,中病即止,或在药方中与黄连、甘草、郁金、姜黄等配伍,以增效减毒。
使用茯苓 有禁忌
茯苓虽然药性平和,安全性高,但也有一定的使用禁忌。医家张元素指出,“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本草经疏》提及“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茯苓有利水功效,大剂量服用会导致小便次数增多,耗伤人体津液和元气,因此本就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津伤口干的患者应慎用茯苓。另外,茯苓中淀粉含量较高,严格控制淀粉摄入的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