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主办、赛诺菲中国支持的“呼吸免疫国际高峰会议”近日在北京圆满落幕。这场学术盛会汇聚了国内外呼吸领域的顶尖专家,面向现场上百位呼吸医师及线上1.4万全国学者,聚焦呼吸免疫最新学术进展,凝聚全球力量应对呼吸健康严峻挑战。
在GOLD 2025重磅发布及第23个世界慢阻肺病日到来之际,会议深入探讨了呼吸免疫最新机制与治疗突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病)诊疗格局的影响,剖析了基于炎症内型,尤其是2型炎症内型的精准化诊疗模式对慢阻肺病异质性的应对策略,推动了呼吸健康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临床实践进步,标志着呼吸免疫治疗在中国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荣昌教授作为大会主席首先发表开场致辞,为大会正式揭开序幕。陈教授表示,以慢阻肺病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呼吸免疫研究的进展加深了我们对慢性气道疾病的理解,并推动了精准治疗的突破。
图:陈荣昌教授发表大会致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文富强教授介绍了慢阻肺病带来的全球负担,提出我国慢阻肺病诊疗现存的“三大”挑战,即: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吸气流速不足和手口协调以及药物本身的局限性问题,鼓励开发针对慢阻肺病治疗的创新疗法。
图:文富强教授专题演讲
慢阻肺病本质上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态,且这种状态贯穿疾病全程。德国基尔大学格罗斯汉斯多夫肺科诊所的Klaus F. Rabe 教授强调,慢阻肺病涉及不同的炎症通路,其中20%-40%的慢阻肺病患者以2型炎症通路为主,靶向治疗有望满足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求。基于炎症通路探索的结果,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陈燕教授提出2型炎症生物制剂在慢性气道疾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自2010年以来,靶向2型炎症生物制剂已经开始不断探索,围绕2型炎症通路上的关键驱动因子,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Surya P. Bhatt 教授逐一介绍了抑制各驱动因子的生物靶向药物及其疗效研究结果,并对现阶段正在研究的生物制剂寄予厚望。北京医院的郭岩斐教授认为,遵循“可治疗特质”策略或是精准化探索的新方向。
图:Klaus F. Rabe教授专题演讲
图:陈燕教授专题演讲
图:Surya P. Bhatt教授专题演讲
图:郭岩斐教授专题演讲
综合理解内型、表型和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制定靶向可治疗特质的管理策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Wisia Wedzicha教授指出炎症内型,尤其是2型炎症内型的临床识别是慢阻肺病精准化治疗的先决条件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周敏教授则展开介绍了多种生物标志物在识别慢阻肺病特定患者亚型、预测预后、预测和评价治疗反应等多方面具有的重要价值。
图:Wisia Wedzicha教授线上专题演讲
图:周敏教授专题演讲
讨论主持:朱惠莉教授
讨论嘉宾:董航明教授 Surya P. Bhatt教授 陈燕教授 王利民教授(从左至右)
讨论主持:杨汀教授
讨论嘉宾:郭岩斐教授 文富强教授 Klaus F. Rabe教授 贾新华教授(从左至右)
讨论主持:刘晓菊教授
讨论嘉宾:周敏教授 崔江禹教授 Wisia Wedzicha教授(线上)(从左至右)
会议最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孙德俊教授作为下午的大会主席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顶尖专家,深入探讨呼吸疾病尤其是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为临床诊疗带来了宝贵启示,期望帮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图:孙德俊教授发表大会总结
本次“呼吸免疫国际高峰会议”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国内外医学合作与交流,极大推动了呼吸领域先进诊疗理念在国内的探索与实践,优化诊疗路径,提升靶向治疗可及性,对精准医疗在中国呼吸免疫领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本次会议也展现出赛诺菲致力于提升中国慢阻肺病的优化治疗,助力2型炎症气道疾病诊疗水平提升以及服务患者的决心,未来将继续多方携手,共同助力“健康中国2030”愿景的实现。